现已步入九月中旬,全国大部分学校已完成接待学生入学的工作。虽然疫情形势逐渐缓和,但是开学后疫情防控工作仍不能大意,眼看秋季季节性流感即将到来,学校更是成为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。那么,面对病毒、流感的双重攻击,校园消杀防疫工作该如何开展呢?校园消杀防疫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师生的安全,而负离子消杀相对于传统消杀(84消毒液、酒精)方式,不仅无需反复操作、还可长久持续灭微且人无需回避,不会对课堂有任何影响,是一种省时省力还安全高效的校园消杀防疫措施。
负离子对0.3以下颗粒物的去除率及杀毒率均高达99.87%
负离子是带有多余电子的原子或分子总称,是大气离子,无色无味,在森林、瀑布、海边等环境下,空气清新舒畅就是由于负离子浓度高的缘故。负离子消杀即一种无害灭微方式,是通过非高温、非氧化、非蒸发的方式,把物体上、空气中的微生物(包括细菌芽孢在内)灭杀,整个过程不会产生任何有害物质,更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。
由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林金明先生编著的书籍《环境、健康与负氧离子》一书中讲道:在含有高浓度的负离子空气中,直径1μm以下的微尘、细菌、病毒等几乎为零;尤其是在小粒径负离子的环境中,因为小粒径的负离子活性高,迁移距离远,可以穿透人体血液屏障,
其净化效果更突出。经权威检测显示:小粒径负离子对0.3以下颗粒物的去除率及杀毒率均高达99.87%。
那么,负离子是如何杀菌消毒的呢?经大量医学实验研究表明:负离子带负电,可以与空气中带有正电性的pm2.5、气溶胶等物质正负相吸,凝聚沉降至地面,从而阻断细菌病毒传播途径;同时,负离子可使病毒衣壳内外电位发生变化或颠倒内外电位极性,将其灭杀。在灭杀细菌病毒的过程中,小粒径负离子可进入人体,改善机体反应性,提高人体免疫力,促进血液循环,呵护人体健康。不仅防住了病毒,也增强了师生的自身免疫力,有“双层”保护效果。
负离子消杀早在春季开学时,就已经被多所学校采用,如:北京的人大附小、河北邢台福星幼儿园、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,不光如此,武汉疫情期间,为了隔离疑似病例所建的武汉方舱医院也采用了负离子消杀的方式,避免了大规模传染。可见,负离子消杀是值得被肯定、认可的。但我们需要注意,负离子消杀设备所拥有的技术问题,只有拥有小粒径负离子生成技术的设备,在使用过程中才可安全、高效。目前,得到认证的小粒径负离子生成技术是:生态负离子生成芯片技术、纳子富勒烯负离子释放器技术和离子变换器技术三种技术,大家在选购时记得甄别就好。
(图为:北京人大附小在使用负离子无害灭微)
(图为:武汉方舱医院在使用负离子无害灭微)
1、引于: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林金明先生在其编著的书籍《环境、健康与负氧离子》
2、作者:中国空气负离子暨臭氧研究学会研究员周彤